我真没想到,新房钥匙到手那天,她眼眶是红的。
我那个小学同学,单亲妈妈,孩子七岁,前后跑了八个月,终于拿到了一套在四季花园C区的公租房。她微信发我照片的时候,说了一句我现在还记得的——“这不是我以为的‘安家’。”
2025年1月,住建部发布了《关于加强公共租赁住房运营管理的通知》(建保〔2025〕2号),明确推动“应保尽保、拎包入住”制度,提出将老旧小区公租房改造为带家具、电器的“即住房”,并在北京、重庆、厦门等城市进行试点。
但理想很丰满,现实嘛——说实话,有点糙。
我朋友住进那天就傻了:房子是三楼,没电梯不说,厨房的灶头是坏的,窗户缝里漏风。床?一个发霉的铁架子,上面铺了块薄床垫。
她站在那个小屋里,说自己都有点想回去租原来那个半地下室。
你可能会说,已经是公租房了,还想啥?但问题是,不是她矫情,是太多这种“只够住,不敢久待”的公租房,正在失去它最初的意义。
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林晓彤2025年4月29日报道,北京城东片区2021–2024间新筹建的公租房中,有21%存在“配置缺失或损坏”,有18个小区通风、采光不达标,居民满意率不到60%。
而像我同学这种带娃的,最怕的就是——屋里冷、马桶坏、孩子夜里发烧但附近没有医院。
她住进去第四天,洗澡热水器就坏了。她咬着牙扛了一个礼拜,才终于等来社区维修队。
我不是说政府没努力,政策在往好走。2025年预算安排中,各地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支出同比增加12.6%,广州、武汉都在扩大公租房申请门槛,把“低收入”范围往上提了一点。
但你会发现,房子有了,服务没跟上,流程走了,人却不安心。
公租房变成“最后一条退路”了,而不是“起码的起点”。
我朋友跟我说,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早点凑齐点钱,去搬去一个阳光能照进来的地方。
我听完那句话,说不出安慰什么。
盈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