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上方"道哥说车"关注
· 这是第 4939 原创首发文章 2k+
撰稿:麻建宇
出品:道哥说车
点击↑↑↑最新投诉案例登陆财圈社「汽车质量」小程序,30 秒完成投诉全流程,你的每一条反馈都将直通车企、监管部门和千万车主圈。或者关注《道哥说车》《财圈社》公众号,点击下方导航条"汽车质量",进行投诉,我们将帮助你维护正当权益。
【文 / 财圈社 & 道哥说车 麻建宇】前几年,成功学"砖家"的言论往往被奉为圭臬,但这几年,似乎技术专家的"言论"却总是被断章取义,以至于被喷、被"网爆"。
最近,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的一段视频火了,他说,"华为把智能驾驶的强标定搞得太高,结果很多车企达不到,国家是不是可以降低一下要求?就像大学生 60 分能毕业,智能驾驶也可以 60 分‘及格’就能出厂。"
这一观点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,各路"键盘侠"疯狂输出,对这位教授开骂。如果按照部分网友的逻辑,将其类比教育,60 分毕业的学生没有危害,但 60 分的智驾标准却有可能危害公共安全,拉低行业标准。
坦白讲,如果不去深究,可能网友的观点更有道理。但问题是,我们需要深究,需要考虑到朱西产教授这句话的背景,以及更详细的解释。接下来,我们不妨围绕争议较大的两个点展开讨论:一、60 分及格出厂是否合理;二、强标太高对智驾发展影响几何?
60 分及格不行?谁去关心下 60 分的意义?
在讨论朱西产有关"智驾 60 分及格出厂"的观点前,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,朱西产演讲中的 60 分代表什么?毕竟,小学的 60 分考卷,和中学、大学内容并不一样。
朱西产演讲过程中,有关 60 分、80 分甚至 90 分的说法都有个框定边界,根据其 PPT 中的图片满足基础场景的国标测评是 60 分,能在更复杂的场景的指数测评中获得" Good "的车型是 80 分,能挑战极限场景的智驾汽车才是 90 分。
其内容与中国汽研 -- 智能驾驶金字塔分级测评体系有相似之处,而 60 分及格也并不代表,混一混就行,而是基于《智能驾驶汽车分级与评价体系(金字塔体系)》中明确划定的"安全基线段"。换言之,朱西产口中的" 60 分及格"是以安全基础为前提的能用、敢用。而这也是智能驾驶分级的重要原因,告诉车企不能低于某种标准出厂、宣传时严谨按照分级进行。
视角再放宽一些的话,朱西产有关" 60 分及格"的说法,均是在 L2 级别智能辅助驾驶的语境内。而在这一级别中的智能辅助驾驶,无论 60 分还是 90 分甚至是 99 分,都不能脱离驾驶员的监管,区别只是实现场景的多少,而非安全性。一位长期研究智能驾驶的汽车工程师对《财圈社 & 道哥说车》编辑表示,100 分才是无人驾驶,但目前谁也做不到。
值得关注的是,相比书面上过度追求高分,在智驾乱象频发的这几年,"智能驾驶 60 分‘及格’就能出厂"更多是对安全智能驾驶的规范而非对半吊子智能驾驶、"吹牛式"智能驾驶的鼓励。如果以揪字眼的方式重新解读这句话,朱西产的意思应该是"智能驾驶 60 分‘及格’就能出厂"。
此外,从过去智能驾驶的应用来看,60 分的智能驾驶反而更有助于安全,朱西产在后续的回应中提到,从目前智驾事故统计看,一些智驾能力很差的入门级辅助驾驶系统,驾驶员不会对智驾系统产生依赖,没有发现存在事故隐患。
反而一些智驾能力很强的高分智驾车型,由于缺乏安全标准的约束,DMS 对驾驶员脱离驾驶的监管不力,驾驶员很快对功能强大的智驾系统产生信任和依赖,开了智驾后双手脱离方向盘、甚至开车时睡觉,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。
所以,满足安全基准的 60 分,远远比宣传大于实际的高分来得更可靠。
标准的意义是高速你不能低于 60 分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不容忽视
"华为不要把智驾强制标准定得太高"是朱西产演讲中的另一大争议点。目前《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》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,部分企业要把夜间儿童横穿公路、50 厘米纸箱及最苛刻的高速公路维修路段这三个极端工况写入标准。
朱西产提了反对意见。坦白讲,站在用户角度,标准严苛并非坏事,至少更安全。但问题在于,将这些严苛的标准写进强标,是否适应目前的普及面更广或者说唯一得到认证的 L2 级智能辅助驾驶呢?而讨论这一点,就要提到强制标准的职责了,它是要最大程度避免事故风险,而不是鼓励技术进步。
以"夜间儿童横穿公路"场景为例,假设标准要求车速 Akm/h 下,可视条件达到 C 标准,车辆可避让速度 Bkm/h 的孩童。那么车企们通过了测试标准后,当场景有所变化,比如车速高了一点,孩童的速度快了一点、可视条件没有那么好的情况下,该项功能是否能够信任,这一标准又是否能够信任?
而从技术难度上考虑,一位长期研究智能驾驶的汽车工程师对《财圈社 & 道哥说车》编辑表示,以横穿马路的场景,80% 的驾驶员很难 100% 做到准确识别障碍物或以移动目标,并且,汽车在世界上存在了 100 多年,几十亿的车辆在路上跑,但并不能说碰到了所有场景,甚至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,每天都会有新的交通场景出现,谁能做到 100% 的避让?
试想,如果极端工况下,被"鼓吹"通过标准的智能驾驶发生事故,带来的影响是什么?
当然了,华为或其他车企能够在相当条件下做到应对极端工况是值得鼓励的,但问题是,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拿到 90 分,成为所谓的尖子。就像作为高三老师,没办法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考上清北。
这可能是朱西产言论的另一个出发点。技术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,行业总要有低门槛入口,允许初创团队、小体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,推动更多元的方案落地。如果门槛定得太高,只有少数科技巨头才能勉强完成,这会导致整个行业技术集中于几个高塔之中,而无法形成百花齐放的生态。
此外,任何技术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,正如一位长期研究智能驾驶的汽车工程师对《财圈社 & 道哥说车》编辑表示,产业的发展也好、技术的进步也好,是需要一步步演化的,没办法一步登天,谁也不可能一步做到 100 分,达到 L5 级完全自动驾驶。
扫描上方二维码登陆财圈社「汽车质量」小程序,30 秒完成投诉全流程,你的每一条反馈都将直通车企、监管部门和千万车主圈。或者关注《道哥说车》《财圈社》公众号,点击下方导航条"汽车质量",进行投诉,我们将帮助你维护正当权益。
END
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」
「 图片 | 来自网络 」
盈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