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题呈现】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”“谁家玉笛暗飞声,散入春风满洛城”“杀气三时作阵云,寒声一夜传刁斗”……声音无处不在,或轻柔细腻,或激昂高亢,或低沉婉转,每一种声音都蕴含着独特的情感。
如果有一天,我们聆听到世间的各种声音……
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?请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【审题指导】
本次作文题的核心是“声音”及其蕴含的“情感”,并要求考生围绕“如果有一天,我们聆听到世间的各种声音”这一假设性前提展开联想与思考。
审题要点:
关键词解读:
“声音”: 题材范围极广。材料中的诗句提示了声音的多样性:有自然界的“穿林打叶声”,有艺术生活的“玉笛暗飞声”,也有社会历史的“寒声传刁斗”。这提示考生,声音可以是物理的、自然的,也可以是人文的、社会的,甚至是抽象的、内心的。“情感”: 这是声音的灵魂。材料明确指出“每一种声音都蕴含着独特的情感”,如苏轼的“豁达”、李白的“乡愁”、高适的“苍凉”。因此,文章不能停留在对声音现象的简单罗列,必须深入挖掘声音背后的情感内涵与精神价值。“聆听”: 这是文章的切入点与行为核心。“聆听”不同于“听见”,它强调的是一种主动的、用心的、带有思考与共情的感知过程。题干“如果有一天”的假设,实际上是在引导考生思考:我们是否真的“聆听”了?真正的“聆听”会带来什么?
写作要求:
“联想和思考”要求文章既要有感性的联想(由声音联想到具体的人、事、景、情),也要有理性的思考(对“聆听”这一行为的意义、价值进行深入探讨)。
立意方向:
“聆听”是一种回归本真的能力。 在信息爆炸、噪音充斥的现代社会,人们习惯了屏蔽与忽略。真正的“聆听”,是静下心来,听自然之声,找回与万物的连接;听历史之声,感受文明的脉搏;听他人之声,体察人间的悲欢。这是一种对抗浮躁、回归生命本真的途径。
“聆听”是一种构建理解的桥梁。 倾听不同的声音,尤其是那些微弱的、边缘的、异质的声音,是打破偏见、促进理解、实现共情的关键。从“倾听”到“听见”,再到“听懂”,是个人成长与社会和谐的必经之路。文章可以探讨倾听在消除隔阂、促进沟通中的重要作用。
“聆听”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。 最难听见的声音,往往是自己内心的声音。在众声喧哗中,如何屏蔽外界干扰,聆听内心的真实渴望、良知与信念,是每个人面临的人生课题。真正的“聆听”,最终指向的是对自我生命价值的确认与坚守。
综合立意:
将上述方向融合,可以确立一个核心观点:真正的“聆听”,是一场由外向内的精神之旅。它始于对世界万物的感知,深化于对他人情感的共情,最终抵达对自我灵魂的观照,从而让我们在纷繁世界中,构建起一个丰富、深刻且和谐的精神家园。 这个立意既有广度(涵盖自然、社会、内心),又有深度(从感知到共情再到自省),符合题目要求,也易于展开论述。
【佳作展示】
听见世界的交响
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”,苏轼在风雨中听出了豁达;“谁家玉笛暗飞声,散入春风满洛城”,李白在笛声中感受到了乡愁;“杀气三时作阵云,寒声一夜传刁斗”,高适在边塞声中体味到了苍凉。声音是世界的语言,是情感的载体,是记忆的密码。当我们真正学会聆听世间的各种声音,我们便能在纷繁的音波中,听见生命的交响,读懂世界的诗意。
听见自然的声音,是听见生命的本真。王维在"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"中,听见了花开的细微;陶渊明在"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"时,听见了自然的呼吸。这些声音不是喧嚣的噪音,而是生命最原始的脉动。当我们静下心来,便能听见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,那是大地的低语;听见溪水流过石头的潺潺声,那是时间的歌唱;听见鸟儿在枝头的啁啾声,那是生命的欢歌。这些声音让我们回归本真,让我们在浮躁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。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所领悟的:"我们大多数人过着平静的绝望生活。所谓习以为常的生活,其实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绝望。"只有听见自然的声音,我们才能打破这种绝望,重新连接生命的本源。
听见他人的声音,是听见人性的温度。白居易在"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"中,听见了琵琶女的悲苦;杜甫在"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"中,听见了百姓的疾苦。这些声音穿越时空,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常常被自己的声音所包围,却忽略了周围人的呼唤。当我们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,无论是家人的叮咛、朋友的倾诉,还是陌生人的求助,我们都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。特蕾莎修女曾说:"爱的反面不是恨,而是冷漠。"听见他人的声音,就是打破冷漠的开始,就是传递温暖的途径。在这个充满隔阂的世界里,倾听比说话更重要,理解比评判更有力量。
听见内心的声音,是听见灵魂的指引。屈原在"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"中,听见了理想的召唤;文天祥在"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"中,听见了信念的坚定。这些声音来自灵魂深处,指引着我们人生的方向。在喧嚣的世界中,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声音所迷惑,忘记了倾听内心的声音。当我们静下心来,便能听见内心真正的渴望,听见灵魂深处的呼唤。这种声音可能微弱,但却无比清晰;这种声音可能孤独,但却无比坚定。正如尼采所说:"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,便能生存。"听见内心的声音,就是找到生命意义的开始,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。
声音是世界的语言,是情感的载体,是记忆的密码。当我们学会聆听自然的声音,我们便回归了生命的本真;当我们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,我们便感受到了人性的温度;当我们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,我们便找到了灵魂的指引。在这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,让我们做一个用心的聆听者,在纷繁的音波中,听见生命的交响,读懂世界的诗意。正如贝多芬所说:"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和所有哲学更高的启示。"让我们在声音的海洋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首生命之歌。
作文指导:声音背后的故事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盈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